作战准备甲板,航母战术(2)——全甲板攻击

 admin   2024-01-03 06:07   25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网上关注的航母战术(2)——全甲板攻击和一些作战准备甲板的话题,很多人都想知道,那接下来就让小编为你讲解一下吧!


20世纪初空战理论的发展对海军战术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海军航空兵战术很多都是基于航母的使用而创造的。《航母战术》系列以航母战斗为主,创意并不容易。请大家多多点赞和关注我们。谢谢你们。第二节,全牌进攻。


准确地说,全面攻击不是一种战术,而是航母设计的指导思想,关键是增加舰载机数量,提高攻击效率。航母的主要武器是里面放置的飞机,而舰载飞机的数量和出动架次的效率决定了航母的战斗力,在没有斜角甲板和滑跃式跳台的年代,飞机一般使用起飞时只有甲板跑道,采用甲板跑道起飞,了飞机排序的有效性,航母的起飞流程如下由电梯从机库拖走后,被送往飞行甲板准备起飞。完成这一系列程序后,大约需要4至5分钟。快速起飞成群的飞机,因为没有弹药和燃油的飞机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还会有更多的飞机需要起飞,使得航母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飞行。


1923年,美国开始进行舰队题训练。1927年3月,美国海军在第七舰队题演习中首次正式使用海军航空兵,以测试巴拿马运河的防御和海军航空兵的进攻能力。虽然兰利号航空母舰成功空袭并抵达目标,但美军发现其稀缺的机群并未形成有效周界,敌机群极有可能侵入机群观察范围。一个未被发现的观察哨,没有办法阻止敌机在如此近距离的攻击。因此,增加飞机数量和攻击效率成为美国海军战术的核心。


第一个建议使用轰炸机并增加飞机可用性的海军上将是美国约瑟夫梅森里夫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里夫斯在美国海军服役,被分配到英国皇家海军的愤怒号航空母舰上,该航母配备了七架“骆驼”舰载机,飞往当时的德国村庄通登。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一个基地的成功袭击和两个基地的摧毁。战后,里夫斯决定研究新的空中战术,提出需要增加飞机出勤率和航母舰载机数量,以提高航母战斗力。通过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表演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美国海军对兰利号进行了改装,原本可以搭载36架飞机,改装后却塞满了56架飞机,但兰利号内部和甲板空间有限,飞机数量有限。太大了。航母的飞机不堪重负,所以出动效率大幅下降,作战效率大不如前,所以后来被改装成了航母运输舰。但美国海军想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难道光靠建造一艘更大的航母还不够吗?1920年代美国新研制的列克星敦级航母完美地贯彻了在不影响出勤的情况下增加舰队的理念,其标准排水量为3.6万吨,即兰利号的排水量。飞行甲板几乎是兰利号的三倍,也比兰利号长近100米。这意味着列克星敦级航母不仅能够搭载更多的航母,而且还拥有更长的跑道。可以部署更多的武器和燃料,航母的作战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


解决了内部空间题后,下一步应该就是提高飞机的攻击效率。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空军的“大象行走”。在这种起飞编队中,战斗机可以起飞。这种战术的起源来自于二战期间海军提高飞机起飞效率的方式。一旦您给机库加满燃油并停在后甲板上,您的飞机发动机就会启动,您将有数十架飞机排队等待航班指令,随时准备起飞。继续向蓝天前进。当然,准备这个阵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种方法虽然效率很高,但缺乏应对突发战斗情况的能力。



“大象漫步”还没有准备好使用,但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改善电梯。二战期间,大多数航母升降舵都放置在甲板中央或后部中心线上,例如美国的列克星敦级就位于后方,日本的天城级则位于中央。这就是所谓的舷内设计,结构简单、开口恒定的甲板整体结构强度较好,适合在一些直升机航母等轻型航母上使用。但也有缺点电梯运输飞机时,飞机无法起飞和降落,而且如果电梯发生故障,甲板中央会出现一个大洞,势必影响飞机的调度和回收。飞机。舰载机。电梯入口是封闭的,无法进行扩展,而且随着下一代航母尺寸的增大,将无法适应现在的航母。


顾名思义,外观设计是将电梯放置在侧面。外观设计更适合大型航母。这种设计更适合不同型号的飞机尺寸,而且如果外部升降舵发生故障,甲板上的飞机仍然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攻击和回收,美国率先在埃塞克斯级上安装了外部升降舵航空母舰。它被放置在船中部。一般来说,由于重量较轻,起飞跑道不需要那么长,在中央放置升降舵可以将战斗机引导到起飞位置,大大提高起飞效率,但有些车辆,例如作为轰炸机,携带大量武器弹药。从后甲板起飞。


,两个外侧升降机可见)


航母出动效率题已经解决,但舰艇通常编队作战。即使100磅的航空炸弹击中飞行甲板,战斗机也会失去起飞能力。更痛苦的是,1930年代左右的舰载战斗机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拦截。如果我们被抓住了,一切就都结束了,所以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演习,美帝国主义得出的结论是,航母不应该形成大编队,不应该与战列舰伴随。机动性有利于组建一人或两人舰队。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机动舰队寻找机会攻击敌人。这一理论一出现,美国海军就迅速修改了海军编队,组成了配备舰队型航空母舰(CV)和护航舰队的单航母特混舰队,每支舰队有大约三艘巡洋舰和大约九艘巡洋舰。驱逐舰不仅用于防空和反潜战,还可以作为对抗小型舰艇的力量,而且舰队组成会根据战局实时变化。


翔鹤号航空母舰)


相对较小的特混舰队在远离庞大的主力舰队的情况下独立作战,而由两艘或多艘航母组成的特混舰队的航母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所有航母一次性被敌方摧毁。被阻止。但特遣部队航母一般都是单独行动,一艘航母可搭载的飞机数量有限。为了保证航母的攻击能力,美国海军在一轮攻击波中尽可能多地攻击航母。一次性出动这么多飞机显然是非常困难的。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尝试了多种空中勘探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如下。将航母携带的几乎所有飞机都安排在甲板上,也就是飞行上,然后同时起飞的方式,就是本文所说的“前甲板攻击”。1929年1月举行的第九次“舰队题”演习中,仍以巴拿马运河为虚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母每次最多派出一艘舰艇前往巴拿马运河.83飞机!


简单来说,美帝的“前甲板攻击”理论就是一艘航母独立运作,短时间内一次性起飞大量飞机。实战证明,美帝分散航母以防止其“拥挤”的想法是非常明智的。但缺点是了打击舰队的规模,降低了任务的进攻能力。当一艘航母起飞并部署70多架飞机时,高效的协同指挥再次成为题,因此太平洋战争中后期将轻型航母纳入特混编队。分担舰队航母的部分压力。而且由于沟通协调困难,多个特遣部队只能“同时开火”,无法保证“协同攻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采用了六艘航母的密集编队,也被称为“航母集中论”,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机动舰队的攻击能力。战斗中,亚利桑那号被击沉,俄克拉荷马号严重受损无法修复,全皇家战列舰犹他号被击沉,剩余六艘战列舰受损,飞机被击毁188架,受损159架,美军伤亡2403人。达到100人。另一方面,日本仅损失了55名飞行员和9名潜艇兵。珍珠港战役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陷入瘫痪,美帝国主义无奈将受损严重的战列舰中队换成了原本作为机动部队和主要进攻力量的航母中队。美国海军。然而对方的书虽然有价值,却不愿意派出大量军舰,还派出了航母进行海上作战。两种不同的战术理论导致了太平洋地区的激烈冲突。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讨论航母战术。日本的‘舰队’集中论”。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258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