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通报」克服障碍,迈向高端——中国制造业最前沿的研究报告之一
来源经济日报
7月5日,一艘总运力174万立方米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竣工,等待交付。它将与此前交付的18艘姊妹船一起,穿梭于全主要供气源地和中国沿海城市之间。大型LNG船因其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而被誉为造船业的“皇冠上的明珠”。这艘乘风破浪的中国制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背后,有多年的心血和投入,以及技术指标和建设方案的反复锤炼。
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变革和升级。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世界增加值的15%,但201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25%。中国制造连续九年保持全第一,形成了全最完善的制造体系。
我们还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所说,制造业再次成为全竞争的焦点。随着国家和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制造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企业大走向国家强。打造全价值链中高端竞争新优势。
从一开始就困难
万向集团展厅展示的“卡马”是一款豪华混合动力跑车,线条优雅,车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一整天后可行驶15英里。据悉,该车交付北美。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鲁魏丁表示,“万向造整车,就是为了保证更好的零部件。目前,可以说全北美生产的汽车中有二分之一都使用了万向汽车零部件。”他说。
万向集团的发展史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据中心舞台,万向得以迅速崛起,从低成本加工制造起步。早在1984年起,万向就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出口靠自身提高了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万向已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链,持续实现“十年奋斗加零”。做。
中国制造起步艰难。1978年,一位日本编辑对重庆一家钢厂进行采访,发现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全部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产品,甚至连英国制造的机器都没有。数量比20世纪50年代还要多。我发现确实如此。140年前,一座蒸汽轧机建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加“0”。1978年,中国经济规模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但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世界增加值的15%,但201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25%,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总和。韩国于1984年首次公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工业行业中只有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13个主要行业,目前韩国制造业囊括了所有主要行业.我正在做。标准工业的制造业门类包括24个工业大类、71个行业、137个子行业,是世界上制造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由易到难的优化调整
采访了宁波杭州湾吉利汽车研发中心、新能源零部件研究所、电子电气研究所、材料研究所、排放研究所等,小编感慨万千。
当小编进入发动机的半消声室时,世界突然安静了。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这个房间的噪音只有17分贝,连发动机最轻微的声音都能听到。我们要经过各种测试,才能将吉利发动机的噪音控制在36分贝以内。”“说。达到先进水平。”
1980年后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外资,为资金和技术严重缺乏的中国汽车工业打开了出路,也让中国制造商看到了新的方向。1997年前后,仅浙江、江苏两省就有8家以上的民营企业提出了汽车制造战略,这与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1992年至1998年,中国制造业能力快速增长,满足了老百姓温饱的制造业基本消费需求,其中食品、服装、家电行业发展最为显着。1998年,国家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汽车成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相应地,中国制造业开始从以服装、饮料、家电等为主的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清晰脉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资源的相对成本优势,积极推动全制造业转移。以低价取胜。改革开放20年,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开始追求品牌和品质,向技术和资本要求较高的领域转移。
据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代表消费升级的主要制造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978年至2016年,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881倍和4429倍。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2017年,韩国机械工业比重持续提升,增长最快的行业为电子、测量、汽车、医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机等。
从大公司到强公司的未来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几十年持续快速发展,建立了完整、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规模居世界第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正在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具有全影响力的经济强国。”苗圩说。
新工业革命兴起,给全制造业发展模式带来变革,中国制造业面临新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发展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共享经济、协同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纷纷涌现。智能制造贯穿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对生产组织和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通过调研和采访,编者发现,重视研发投入、获取创新技术已成为制造企业的共识。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沉子宇回忆,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尽管多年来资金非常紧张,但公司的研发投入始终占市场销售额的10%以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新投入不断加大。1978年,我国RD经费为5289亿元,但2017年增至17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占GDP的212%,RD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先进国家水平。得益于此,中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大飞机、量子通信、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长期的结构性题亟待解决。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与技术交流”战略确实促进了技术进步,但一些行业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我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基础研究经费与研发经费的比例仅为45。低于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持续显现。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进口依赖并存,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要素成本价格上涨、制度易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世界经济早已成为一个共同体。中国制造要利用好全市场和资源,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由低端迈向高端。我们将通过价值链实现从大到强的根本转变。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黄信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