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峰:对疫情期间经济增长特点及原因的思考

 admin   2023-10-25 06:07   23 人阅读  0 条评论

很多人都想知道陆峰对疫情期间经济增长特点及原因的思考和一些疫情为什么发展经济的相关题,那么下面让小编来为你分享一下吧!


标题2022年11月13日晚,第62期中国经济观察报报道在承泽园与网上同步举行。本报告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库传播中心协办。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南南学院院长、耀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陆峰、赵波出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探讨中国经济新征程和宏观经济新形势。本文根据陆峰教授的演讲整理而成。


借此机会回顾一下疫情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三年来的特点和原因。首先,我们根据数据考察了疫情期间韩国宏观经济增长的特征表现,然后从疫情和检疫政策、宏观经济和监管政策、外部环境三个阶段讨论其特征和原因。最后,我们结合当前形势简单分析一下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并谈谈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我们初步认为,尽管疫情期间环境困难,但我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增长活力和韧性,同时总量增长和总供需失衡因素积累难以为继。它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遵循以题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协调的。


疫情期间宏观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尽管COVID-19事件持续了近三年,但我国经济保持增长态势,一些新兴产业和对外贸易显着增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快速增长,证明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内在活力。经济。宏观层面的具体定量观察,呈现出增速下滑、波动加大的特点,近三年经济平均增速不足5%,明显低于2010年平均增速。以标准差衡量的经济增长程度和季度GDP增长波动,疫情爆发前三年的疫情期间较疫情前增加了数倍,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2022年的波动性将超出预期。


通过比较,韩国疫情爆发前三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662%,疫情后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疫情前的0.72。运用IMF相关数据,从全来看,疫情期间增速较疫情前约为0.62,表明我国相关表现明显好于世界平均水平。具体来看,这些利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小幅收缩。我国当年的实际增长率为23,是改革时期最低的,但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增长率-31。这一较大的比例差距为我国在疫情期间实现较好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然而,上述对比的情况在过去两年发生了变化。例如,韩国2021年经济增长率为81,比全61%的增长率高出33%,但这个超额率却远低于94%,高于全三国经济增长率国家。疫情爆发前几年。到今年第三季度,韩国增长率为30%,而根据IMF预测,韩国全年增长率为32%,首次与全平均增长率预测相同。根据世界银行今年6月的预测,可能首次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可见,我国这两年的经济增长与世界水平相比已经越来越弱。


就相对潜在经济增长而言,GDP负增长缺口意味着重大的经济和损失。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差距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值,如果为负,则意味着经济衰退,如果为负,则意味着经济衰退。潜在增长率一般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条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但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当前或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可能会出现显着差异。根据国内学术界近几年来的约10项相关研究,利用各种方法测算韩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低估计值仍在55左右,高估计值仍在7~7左右。8.大多数估算结果分布在上下六类中。


简单的估算思路考虑到我国经济在本世纪前20年已进入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转型期”,假设期初的潜在增长率约为10,则这个速度接下来的每个十年都会下降25、30。估计是35,目前应该是60、65、7左右。上述排名后六位的潜在增长率是考虑到疫情期间的增长率差距。2021年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时出现正缺口,2020年出现负缺口,采用IMF今年秋季的增长预测,三年累计增长率为负缺口占GDP的比例预计约为4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人民币是根据我国同期经济总量计算的。即使潜在增长率降低55倍左右,经济损失预计也在25万亿元左右。


疫情期间增长结构特点


从上述整体增长趋势来看,疫情期间的增长结构呈现出多种组合特征。


首先,从整体供需关系来看,供给侧较强,需求侧较弱。这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对比代表供给侧的工业生产和代表需求侧的消费增速,“供给强、需求弱”的特点明显显现。如果以2019年12月为100,疫情期间截至今年9月工业增加值增至1252,消费零售额增至1086。零售消费的3倍。此外,“供给旺盛、需求疲软”的特点也体现在近年来的总体物价变化和投资增长结构上。


二是从供给侧看,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乏力。与经济学中佩蒂-克拉克定理所解释的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相一致,疫情前几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2010年,韩国第三产业比重低至44%。同年,第二产业比重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持续提高,2019年达到543,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疫情期间消费增长受到阻碍,上述结构性变化戛然而止2022年上半年该指标值为542,略低于2019年。第二产业比重从2020年的378个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402个。由于青年就业集中在服务业,上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变化成为近期青年就业危机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三是总体需求呈现“外需旺、内需弱”的特点,外需快速扩张,内需低迷。疫情发生三年来,我国货物进口增长约30%,出口增长约50%。2022年10月,货物贸易顺差超过7000亿美元,而2019年全年为4200亿美元。今年的盈余可能是2019年的近两倍。疫情期间,外需对我国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30%。内需方面,受房地产投资下降影响,投资增速放缓,受疫情影响,消费增长有限,导致增长动力较外需明显不足。


COVID-19大流行和病变种的传播无疑是形成上述增长特征的最重要的背景条件。我们选取,反映了疫情期间各国的经济形势和民族特征,特别是应对政策的特点。为了解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特点,有必要对新型冠状病疫情、病变异和疫情影响的客观环境因素以及疫情防控等政策选择因素进行观察和讨论。政策、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此外,由于近三年来不同疫情阶段,上述因素组合的变化和影响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讨论其特点和成因。


2020年疫情防控和宏观协调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明。


年初的Covid-19事件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但得益于全国范围内强有力的隔离动员,疫情迅速得到全面控制,并且在4月份感染人数得到解决后,疫情保持相对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实施大规模纾困措施,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随着疫情趋稳、经济恢复较快,一些宏观刺激措施将在今年年中前后不同程度地逐步退出。经济上半年大幅萎缩,下半年强劲反弹,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69,但2020年跌势止住,反弹至31和49。第四季度达到64%,表明当前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整体宏观经济呈现V型。


如果将“全国7天平均确诊人数突破100例”作为定量反映传染病状况的指标,2020年初该指标值已接近5000例,可见疫情初期影响之严重。由于最初的COVID-19病力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公众需要适应突然爆发的疫情,最初的大流行对宏观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我国疫情防控举国动员较快取得成效,3月18日就解决了新增病例,到4月底,包括湖北省、武汉市在内的全国所有病例都得到解决,避免了疫情的蔓延。疫情蔓延,已被成功阻断。国内传染病。由于境外疫情带来输入性疫情压力,截至年底,部分地区疫情仍暴发,国内保持动态清关仍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但总体来看,国内疫情形势已向好的方向发展。2020年二季度以来保持相对稳定,无7日均线。百例的情况为二季度开始经济快速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济政策方面,疫情初期,实施了“1万亿元疫情专项国债”、“超5万亿元货币投放”等一系列积极宏观政策。此外,有关部门利用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专项政策,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项目审批,通过支持发债、信贷融资等方式扩大新投资项目落地。这些宏观政策和准财政措施对初期疫情迅速控制、推动经济V型复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随着疫情蔓延和宏观形势变化,在新提出的顺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下,2020年下半年至2020年底,部分宏观刺激政策工具将不同程度逐步退出。例如,广义货币增速从2020年初的84左右上升至同年4月、5月的11左右,随后年底开始跌破10。“国家预算支出”从2020年初的-83快速上升至2020年5月的10左右后开始波动,社会财政增速、12月财政平均数等具有长期滞后的指标也出现。赤字也从年底开始减少。


鉴于宏观经济强劲复苏和各种情况,相关部门已开始谋划下半年和年底在多个行业推出新的监管措施,拉开2021年的监管风暴。一是实施新世纪以来最严格的房地产监管。8月,有关部门提出房地产开发商债务融资“三条红线”量化调控规则,12月又增加“民间房贷利率”。“贷中贷”是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两条红线”——“上限”和“各类住房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的上限”。二是10月底以来反垄断力度明显加大,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成为明年经济任务之一。三是加强能源消费双控监管,年底相关部门提出了各地能源双控目标预警量化指标。应急措施致力达标今年年底,部分地区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停电情况。


2021年经济涨跌的复杂原因


2021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经济快速复苏势头。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飙升,部分得益于2020年经济严重收缩带来的基数效应。至183。此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下半年缺乏后续动能,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再次回落至49点、40点的低位。高官指出,经济运行面临三重下行压力。回顾2021年国内环境基本情况,前面提到的“高开低走”和“倒V型”经济,尤其是下半年,弱于预期,下行压力再度显现,疫情造成的影响,说明事态的演变和具体经济政策组合的影响是复杂的。


地方疫情发生频率增多,疫情防控对经济运行的压力客观上明显加大。境外疫情暴发、感染人数不断增加,输入例防控难度加大;变种病传播性和流行性增强,动态消灭和预防难度加大。疫情发生频率年初、年中,石家庄、黑龙江、南京等地局部流行疫情,发生两次重大疫情,平均7天发病100例。下半年,随着传播力增强的病变种从境外输入并在国内流行,采取“快速控制”策略,通过扩大密切接触者隔离等检疫措施来阻断传染病。这势必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监管和干扰越多,经济运行的负担就越明显。如何平衡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争论和讨论,有不同的理解和建议。


2021年初,全年GDP增长至少6%的政策目标已确定。这体现了增长目标设定的稳健性和积极性,这个目标的绝对水平不低,实际增长率达到更高水平没有任何。但考虑到去年经济增速为23%,负增长幅度较大。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41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