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能否告别“十年九旱”?过量降雨带来生态乐趣和文物兴趣

 admin   2023-10-25 12:07   27 人阅读  0 条评论

这个文章主要介绍甘肃省能否告别“十年九旱”?过量降雨带来生态乐趣和文物兴趣,和一些关于甘肃几个月没下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网友有帮助。


中新网兰州1月16日电编辑冯志军去年以“十年九旱”着称的甘肃省延续了“降雨增多”的趋势,全省降雨量不仅远超常年,而且也有20%;中国最荒凉的地区之一河西走廊录得58年来最高降雨量。持续暴雨的背后,是受损生态系统加速恢复的喜悦,也是对保护众多洞穴文化遗址的关心。


资料图黄河兰州段。图中新社编辑杨艳敏


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最新统计,2019年甘肃省降水量4911毫米,较常年偏多224毫米,河西走廊降水量2454毫米,较常年偏多55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高。


近年来,随着“天赐良缘”降雨频繁降临和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密集实施,甘肃省各地生态环境迅速恢复。这些年来,露的森林变得越来越茂盛,一些“消失”多年的珍稀山林变得更加成熟,野生动物也重新出现。


以素有“中国大旱”之称的敦煌为例,这座长年陷入“生态困境”的古城,近年来持续出现超标降雨,2019年降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于是,鸣沙山脚下新芽萌芽,野生动物频频引人注目,这是当地居民许久未见的景象。


敦煌市气象局预报员张熙南向中新社主编分析了敦煌2000年至2019年的月度降雨统计数据显示,6月、7月暴雨较多,降水较多。2010年以来,强降雨明显增多。


降雨量增加给丝路石窟廊道保护带来新挑战。丝绸之路纵贯整个甘肃省,洞窟众多,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丙灵寺石窟等,还有精美绝伦的石窟。罕见的壁画和雕塑。


2019年夏季,敦煌遭遇暴雨,“将正常降雨全部集中到一天”。虽然没有影响文物安全,但一块岩石从悬崖顶部掉落,导致洞檐漏水。2018年,炳灵寺石窟遭遇多次暴雨,造成多处洞区洪水泛滥,遗产环境、文物和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气象局研究数据显示,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基本形势没有改变,但气候正逐渐由温暖干燥向温暖湿润转变。预计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将继续增加。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庆林16日对中新社总编辑表示,西北气候干燥,是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石窟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降水对洞穴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降水增加无助于保护洞穴。近年来,文化保护部通过相关预防措施提高了灾害防御能力,但未来预防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降雨量的增加不仅考验着野生动物保护文化资产的能力,而且频繁的暴雨往往会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交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在


编辑李新诺


兰州新区下多大雨?兰州新区不下雨。晴,约15至29度


甘肃定西缺水有多严重?甘肃定西地区缺水,不下雨就很难洗衣服、做饭,具体情况如下,干旱持续数月,人们人心惶惶,节约用水。喂动物等一下,把洗锅水给动物吃,衣服只洗一次,污渍就可以去除,不用洗,地质生物全部暴露在阳光下都抬不起头。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42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