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道」什么是副热带高压?为什么今年夏天这么热?专家解读
原标题什么是副热带高压,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专家解读
核心阅读
目前,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高温现象基本结束。造成今夏高温的最直接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这与全变暖总体趋势、西北太平洋季节尺度海洋温度异常等因素有关。
8月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预警,有效结束了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高温现象。就整体强度而言,此次高温是自19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记录的最强高温。持续时间、超过40度的范围、极端的自然现象都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
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是造成持续高温现象的最直接原因。什么是副热带高压?为什么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
副热带高压异常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最直接原因。
近期,四川盆地、陕西、重庆等地区持续降雨,高温终于消退。
今年夏季的高温热浪来得早、持续时间长、面积大、整体强。据气象观测,6月13日至8月30日,区域性高温现象持续79天,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全国23个省份出现40度以上高温现象,每日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已经太过分了。全国366个气象站的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
长期高温导致一些河流在大洪水期间干涸。长江流域多地水位创同期历史新低,洞庭湖、鄱阳湖提前“干涸”。同时,高温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电力需求激增、水力发电能力减少、农业生产中断、森林火灾等多种负面影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更广、强度更强,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最直接原因。其管辖下的我国南部地区普遍受下沉气流支配,天空晴朗,很少有云。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近地面升温严重,热空气滞留在地面不飞散,造成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不仅在韩国,今年夏天在北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伊朗高压都逐渐加强,形成了大范围的全变暖高压带,并形成了一个高压区。韩国的气温气候也是如此。北半很多地方。
“从气候角度来看,夏季出现高温热浪是正常现象。但今年夏季高温热浪的持续时间、强度和范围都达到了非常强的水平。”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说。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持续的大气环流异常是持续高温的“罪魁祸首”。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并向西延伸,到达青藏高原西部东部。同时,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边界均向外延伸,覆盖面积非常大。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长,结束时间也比常年晚得多。
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带阻止了低纬度海洋的水蒸气向南移动。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为什么在高温热浪的情况下会频繁发生呢?为什么今年这么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报部总工程师张大全介绍,大家所熟知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北半北太平洋西部的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影响较大。它是一个稳定、运动少、温暖而深刻的系统,常年存在,位于对流层中下层。赤道地区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升温并流向较冷的南北两极。由于地自转的影响,南北纬30度左右气流消退,然后气流返回赤道,形成大气环流圈,称为哈德来环流。当气流在南北纬30度左右的副热带地区下降时,就会形成副热带高压。
北半副热带高压带受海洋和陆地分布影响,分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伊朗高压等几个高压系统,其中西部为北太平洋高压。太平洋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韩国的天气,对气候有重大影响。这种逐渐的“向北跳跃”与我国雨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直接相关。韩国东部季风区和降雨带的位置、异常进退、稳定维持是造成韩国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每年“梅雨”结束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直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下沉气流导致天气晴朗、炎热、多云少、太阳辐射强、气温普遍较高。还有干旱天气。
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导致长江流域持续高温、降水偏少,高温干旱比常年更加严重。从影响因素来看,与全变暖的总体趋势有关;从季节尺度来看,则是青藏高原的热异常、拉尼娜现象以及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的海温异常。
今年夏季,青藏高原热力效应显着,青藏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异常强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向西延伸并与青藏高原西侧的伊朗高压相连。较强的副热带高压带阻挡了低纬度海域水汽向我国南部的运动,副热带高压主导的地区持续高温少雨。从海洋状况看,今年夏季,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赤道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而西太平洋和南海海水温度较高。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带海水温度异常,持续产生更强、更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今年造成大范围破坏,包括黄淮、江汉、四川和重庆等地,造成高温。
提高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认识并积极应对
陈丽娟认为,今年高温现象的极端性与气候变化的背景密切相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在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许多极端气候和气候现象的变化,其中,超高温事件频繁发生。温度热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这是一个警告,提醒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提高各方面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张大全说,“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应对洪涝灾害等气候风险和建筑设计、减灾、防灾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也必须提高,气候预测产品的使用是有必要的。需要努力为气候风险做好准备,尽量减少社会和经济影响和损失。”
专家称,今年夏天的高温和热浪有些极端,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打破了历史记录。但从气候周期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地气候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极端天气发生概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每年都会出现同类型的极端天气。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气象部门正在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向下游拓展预报目标,管理灾害引起的气候变化。它需要展开。我们支持风险预测,使风险评估决策部门和公众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