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夜雨》出自哪首诗?
一、《孤山夜雨》出自哪首诗?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并且读得津津有味。但很少有人知道《孤山寺夜雨》。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时,也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塘江春行》是一首描写西湖的著名诗篇。相信很多人都能背诵。
《孤山寺雨》也是白居易在杭州时写的一部作品。不过,这首诗重点描写的是西湖的雨景。写得比较激烈、沉重,有城市上空乌云的力量,给人一种恐惧感,难以接受。所以没有广泛流传。
《孤山寺夜雨》
波涛中云层厚重,雨打树叶的声音很大。水鹭成双飞上,风荷不断转动。
北岸天晴,萧洒入东轩。或者打算留在湖里,把船停在寺门口。
与《塘江春行》相比,这首诗基本上是对景物的概括性描写,而且是风雨交加的险恶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冲击。
上联云浓重,雨打树叶的声音洪亮,表现了雨的威力。有着一股黑云压在这座城市之上,威胁着毁灭这座城市的气势。乌云已经低到了湖面,唯一的声音就是荷叶上沙沙的声音。上联第一句写云,从色开始,到重量结束;第二句以声音为主,以密度结尾。
水鹭齐飞,风荷不停翻动,数字巧妙嵌入句子中,对比工整,意境出众,让人恍若身临其境。两个句子都是动态写的。一幅是写动物的,白鹭白鹭,无论雌雄,都受到惊吓,飞上了天空。另一则写荷叶情不自禁地折断、向一个方向翻转。与第一联写天气不同,第一联移写动植物,避免了重复、拖沓的书写。
五六句,天空北岸相连,萧洒入东轩。颈联避免了数字,而是采用了位置对抗。最后一句话顿时视野开阔,整个天空灰蒙蒙的,辽阔无比。下一句触及标题,指出了山寺的位置,让人知道那是西湖。原来西湖很美,但也有这样危险的一面。
最后联可能是湖中留宿,寺门下船。“留”字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话题。诗人平日里与寺庙住持的接触较多。这一次,他被大雨逼得必须写下今晚的计划,所以他只能把船绑起来。到了寺庙门口,我就在这里过夜了。诗人在这里没有交代清楚今晚住哪里,是进寺庙还是泛舟。但没关系。关键是,到了寺门,无论能不能进去,留下的都是回味。
你想,诗人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屡遭贬谪,他也够累的了。在杭州尽本分后,要留意山水,适当超脱。这也是一种缓解疼痛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淡然、释然,甚至看破红尘,都是被这“风雨”所逼迫的。
这首诗的前六句都是写雨的。在扑朔迷离的大雨中,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但我们看到的诗人却像“一生烟雨里过”的苏东坡,“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张继,“中间亭阁望雪”的张岱。湖的”。他有一颗这样乐观而淡泊的心。的心.
估计张岱写西湖雪景也是受到白居易雨诗的启发。不畏大自然的风雨,更不畏惧政治的风雨,这才是人生应有的乐观态度,更何况是经历了无数坎坷的白居易。
雨夜的海边,海浪翻滚,仿佛诉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平静而曼妙的波浪,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离别与重逢的故事。
柔软的沙子被海水冲刷得更加光滑,静静地铺在海岸线上,仿佛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夜雨拍打海面的声音,感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美好。
二、一首直观地描绘雨夜景色的诗?
“野路皆乌云暗,江船唯火明”。这两句诗从视觉的角度描述了春雨。这两首诗赏析雨夜,唯有船上灯火明亮。而且连河面都看不到,路径也看不清楚。天空乌云密布,地面漆黑如云。看来这场雨要一直持续到天亮。这两句话描述了夜晚下雨的美丽景象。“黑”与“亮”相互映衬,既凸显了云厚雨量充足,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三、无声书写夜雨的情景寄往北方?
夜雨发往北方
李商隐(唐)君归期,尚未到。巴山夜雨,秋塘涨水。
何须共断西窗烛,谈巴山雨夜?
翻译
你我什么时候回家。很难确定返回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经灌满了秋塘。
今夜的巴山雨夜,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捧着蜡烛长谈,诉说彼此的思念呢?
评论
寄往北方写诗寄给北方人。诗人当时在巴蜀,亲友在长安,故曰“送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回国日期指回国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位于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部交界处。这一般是指巴蜀地区。
秋塘秋天的池塘。
何党什么时候。
一起副词,用在谓语之前,表示动作由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共同发生。可译为“在一起”。
剪西窗蜡烛剪断蜡烛,除去烧焦的灯芯,使光线更亮。这是描述深夜烛光下的长谈。“西窗下雨”、“西窗烛光”作为成语使用,并不限于情侣。有时也用来写朋友之间的思念。
但是回顾和回忆。
对于诸位网友想知道的夜雨天风景照和一些对于《孤山夜雨》出自哪首诗?的相关内容,本文已有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