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这种很容易被忽视的“抑郁思维”,是很多人都有的。

 admin   2024-03-21 03:07   18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和经历。


人们看电视时,只是单纯地区分“好人”和“坏人”,认为好人是完美无缺的,而坏人则完全是坏人,没有可取之处。


如果你去学校看到一个人成绩好,你会认为他一定是个好学生,如果那个人成绩不好,你会认为他一定是个坏学生。


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我觉得要么完全正确,要么完全错误。


这是典型的“非黑即白”思维——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倾向于过度概括事物,忽视复杂性和多样性,思维变得极端。


很多人因非黑即白的思维而深陷困境,顽固地放不下自己和他人,从而陷入抑郁和绝望。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如此极端的想法?


如何才能挣脱这些思想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呢?


今天我想谈谈大多数人都有的一种“抑郁思维”非黑即白的思维。


为什么“非黑即白”的思维是不健康的?


非黑即白思维是指个体在感知或判断一个物体时,只看到物体的两个极端,将一切事物视为绝对或二元对立。


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普遍认为,事物只有两种选择。一者胜,一者败,一优,一劣。


因此,如果TA在解决题时只考虑两种极端情况而忽略了中间的选择空间,就很难做出好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非黑即白的人习惯于只关注自己的立场,而忽视他人的意见和权利,这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更可怕的是,很多非黑即白思维的人不仅在认知外部世界时表现得走极端,而且在认知自己时也会在最好和最坏之间摇摆不定。自我容忍度极低。


当我们不能容忍自己和他人时,这往往就是痛苦的开始。


因为大多数时候,人既不是“最完美”,也不是“最差”,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我有一个前同事的孩子,生长在富裕家庭,性格单纯,租房时遇到了意见不同的“坏房东”。


表面上,房东对她很好,总是她题,并试图尽快解决她的题。


然而,到了退房时间,房东却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拒绝退还押金。此外,孩子还发现自己的水表、电表被篡改,每月至少多交100元的水电费。


小童崩溃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赔了,而是因为他无法理解房东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在她看来,房东一直都是个好人,怎么会突然变成坏人了呢?


孩子在办公室里大声哭着,继续说道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明白。”


如果非黑即白地思考,忽视人、物、物的多样性,只坚持一个案,很容易陷入死胡同。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黑白思维也是一种‘婴儿思维’——


婴儿出生后,由于感知能力的,直接用“好”和“坏”来区分所感知的世界,用“笑”和“哭”来表达情感。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换句话说,2岁到5岁的孩子无视规则的存在,玩自己的。


2.权威阶段。相信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即黑白阶段,大约5-8岁;


3.可逆性步骤。我相信在8-10岁左右,规则是可以共同商定和改变的。


4.定义步骤。换句话说,就是以公平、平等的角度看待事物,具有同理心、体贴的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10岁以上。


如果你在童年时期没有成功地度过这些阶段,你很可能会在心理上变得不成熟,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阶段,并出现认知扭曲。


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非黑即白”思维反映了这个人的认知功能已经恢复到婴儿期的早期阶段。


有趣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黑白思维可能是应对压力的健康方式。


例如,当面临决定时,有些人会感到非常困难和焦虑地做出选择。以非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这种压力。将题分成两个对立的方面可以让人们做出更果断的选择并迅速采取行动。


但很多时候,我们变得心胸太狭隘、太固执,陷入自我冲突和对立,对一切都感到失望,内心有很大的冲突。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MelanieKlein说


人性都有善恶的部分,而且大多是善恶分不清的灰色地带。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位研究生导师鼓励学生到朋友的公司实习,起初,朋友应慷慨地励学生,但当实习期结束时,朋友却后悔了。


学生们无奈,只好找导师,而导师一怒之下给朋友打电话,甚至冒着与朋友分手的风险亲自探望学生,并给予学生公平的补偿。


看到这里,你会觉得这个人是一位诚实、善良、体贴学生的好老师。


但事实上,这位导师在学校里的名声很差,不太受其他同事欢迎。


好人常常做坏事,坏人也常常做好事,人们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如果你将自己在非黑即白的思维中,那么你就是在积极地缩小你的视角。


那么什么样的人应该更加小心,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呢?


1.完美主义者


人们陷入非黑即白思维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一种称为“分裂”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一个人无法容忍自己或他人的不完美或复杂性时,就会产生一种分离的心理机制,将世界简单粗暴地分为两个极端“好”和“坏”,“对”和“错”。被分成这可以减少焦虑。


简而言之,完美主义者更有可能进行非黑即白的思考,因为他们常常痴迷于特定的观点、信仰或立场。


这种坚持可能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宗教背景、或者家庭的教育方式。


因此,完美主义者会对一个人的“好坏品质”的复杂性感到不安全感。简单地将他人视为“好人”或“坏人”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种焦虑。


2.自我认同感低的人


自卑的人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因为他们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无论好坏,他们倾向于将人、物、物简单化为非黑即白的对立,以更好地控制或补偿自我怀疑。


自我认同感低的人只是简单地和外界一起判断自己是“好人”或“坏人”,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地位、捍卫自己的信仰。


3.比较情绪化的人


情绪化或共情的人更多地依靠情感而不是理性思维来解决题。


这类人在思考题时,很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常常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无法逃脱。


比如电影《霸王别姬》中,一生生活在电影里的程蝶衣对段小楼说


“这是一辈子,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小时,都不算一辈子。”


情绪化的人总是更容易陷入痴迷,这会导致他们只关注题的两个极端,而忽略介于两者之间的许多其他因素和情况,很容易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断。


事实上,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但没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是生来就会绽放的。


我们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去改变和发展,这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世界不是黑白的,而是五缤纷的。


所以去感受它,体验它,认真地生活吧!


非黑即白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极端、片面的思维方式。


当面对复杂、多层次的题时,我们需要的是灵活性、多元思维,以及努力平衡多种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避免极端思维方式,实现“多元化思维”呢?


1.小心使用极端词语


具有非黑即白心态的人经常会使用“绝对”、“每个人”和“总是”等极端词语。


“所有人都讨厌我”


“你总是这样。”


“大家都这么认为。”


然而,这些解释往往非常主观,而且往往不是。


因此,在日常表达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避免使用此类极端词语,而使用“也许”、“必须”等较为中性的词语。


你可能会在心里这样说


“我拒绝用极端或过于笼统的术语来描述、判断或批评自己和他人。”


“意外的负面事件并不意味着我或其他任何人都会失败。”


“使用‘总是’或‘从不’这样的词来形容人通常是有偏见的。”


同样,这也可以防止你成为别人对你“非黑即白”的判断的牺牲品。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黑白刻板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不喜欢不确定性,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未知因素却迫使我们接受不确定性。


面对题时,尽量理性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多角度分析题。


有时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角度,尝试从别人的角度看题,或者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角度,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理解题。


然后,把这些极端的想法整理一下,检验一下是否符合现实。


例如,“每个人都讨厌我”这句话通常是一个主观假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您可能需要询熟悉您的人,看看这是否属实。


同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更深入地探究事件的根源,更高层次地思考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我想要达到什么结果?”


“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题,实现双赢?”


如果加深了解,从各个角度分析利害关系,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就可以冷静应对。


3、吸收不同意见,增加社会经验。


世界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如果我们只接受自己知道、熟悉、认同的观点,总是活在自己的认知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受到,很难做出更好的决定。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吸收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


而当我们被自己的思想所时,想要完全摆脱自己确实很难。


向你的家人和朋友寻求建议,尝试与来自不同背景、文化和经历的人多交流,也许他们从不同角度提供的信息会打开你的思维,帮助你获得你不知道的信息和内容。这可能是


这使我们能够保持多样化的思维模式,拥有更全面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在拥抱社会变革、面对未来挑战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4.加强你的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让你的思维更加开阔。


例如,你可以通过建立思维导图和思维框架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当某件事发生时,“为什么-如何-如何”是一个典型的框架,“目标-内容-细节”建立计划也是一个典型的框架。典型的框架,就是一个框架。先建立一个框架,然后继续用你的想法填充它。


如果你暂时在生活中找不到太多可以分析的东西,你可以通过分解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来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只有让自己成长,你才能更好地爱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时真的很“糟糕”,并不总是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发展。


但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接受”和“允许”。


接受世界是多样化的,并允许自己不完美。


事实上,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你不必选择其中之一,但你可以这样做或那样做。


你可以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真实的自己。


世界和我都爱你。


最后,如果你经常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请点赞这篇文章,必要时阅读一下,或者转发给身边有“非黑即白”思维的人。想想“白色”。提醒自己,这个世界有很多可能性,不要让自己陷入死胡同~


作者加林


图片来源Unsplash


一些参考


大卫伯恩斯的《打破焦虑自助疗法》


【3个技巧,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增加你的竞争力!【鹅姐|职场】-bilibili】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501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