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通报」2021年河南青年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

 admin   2024-03-21 12:07   36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一、2021年河南青年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

郑州大雨中游泳救人的英雄杨俊奎。


2021年7月20日,杨俊奎在郑州京广隧道汹涌的洪水中救起5人。当天下午4时10分,45岁的杨俊奎被救起,是一对刚刚从玻璃窗跳下的50多岁的夫妇。老太太个子比较矮,水没过她的脖子。杨俊奎和另外两人先下水,将夫妻俩救起。当他们到达时,车上坐着三名女子。杨俊奎测是这两个人救了自己。他先抓住一名妇女,让她扶住车门,然后又将另一名老太太抬到车顶上。回头一看,就看到黑车旁边有一个女人正在挣扎,“我再不过去,大概十秒钟她就会沉下去了。”杨俊奎游过去,将女子拉了起来,让她先扶住车门。“我一个人救不了三个人,他们扶着车门,至少半分钟、一分钟都不会沉到水底。我让他们先救自己,肯定会有人像这样跳出来。”我很快。”杨俊奎让老太太扶住隧道边缘。“大约十秒钟,我的头已经浸入水中了。”此时,距离杨俊奎把老两口从水里拉出来,才过去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水量持续增大,车辆不断向隧道漂移。救出第五人后,杨俊奎已筋疲力尽,被拖上岸。杨俊奎在救人时腿部受轻伤。由于他已经没有力气去医院了,当晚就在附近一家酒店休息,第二天早上又开车三个小时回家。


二、2021年抗洪志愿者有哪些事迹?

“河南加油,郑州加油!”2021年7月23日,河南郑州遭遇特大强降雨,突发洪涝灾害。长沙市芙蓉区麻坡岭街道新安社区三组居民彭智闻讯后,立即赶往应急处置单位。号召救援人员和志愿者报名参加灾区抗洪救灾。准备好救援设备和物资,立即跟随应急救援队伍和车辆赶往郑州。


让红色志愿者扎根于每一个参与防汛救灾的社区。


当天下午4时许,彭智准备好防洪抢险装备和物资,出发,连夜跋涉千里到达河南郑州,抵达救灾现场。为了尽可能节省救援时间,彭智每天至少轮班工作12个小时。他与团队成员一起确保救援机械24小时不间断。他的食物基本靠方便面或者八宝粥。虽然工作很紧张,但大家都干劲十足,没有人抱怨累。再苦也有爱,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哪里有危险就扎根,哪里需要就出现!抗洪救灾以来,彭智和全体志愿者日夜奋战在防洪一线。他们身着标志性的红背心,扎根在防洪前线和后方,承担着提水、心理疏导、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保障,筑起了坚强的“红坝”。


让志愿红飞扬在抗洪前线的每一个角落。


到达郑州后的前两天,地下车库被淹,小区供电无法恢复,车辆还被淹没在水中。情况危急。彭智一刻也不敢休息。他在水里泡了很长时间,脚都肿了。白色的。面对繁重的抢修任务,救援队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协助郑某奔赴救援前线。作为雷锋志愿者,彭智带领救援队主动与救援社区党组织对接,自发清理了社区近2吨道路泥浆。经过八天八夜的连续奋战,彭智救援队共排出六个小区地下停车场积水1.55-6800万立方米,排出地铁4、5号线积水6万立方米,保护了约11万人。市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抢救被淹车辆约420辆,促使地铁4、5号线及时维修并早日通达。


让志愿者红温暖每一位救援人员的心。


温暖的饺子、箱装的方便面、捐赠的爱心温暖了大家……防洪以来,彭智积极协调救灾物资,为有需要的居民送去了100箱桶装方便面和矿泉水。他还帮助残疾老人、留守老人打扫卫生。他还积极参加事务中心动员的党员群众,为河南灾区人民捐款共计24750元。


作为渠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彭智并不是第一次参与救援行动。人间有大爱,救援方显真爱。善良的种子生根发芽,赋予我们温暖他人的力量;文明之花纷纷绽放,坚定了我们防洪救灾的决心。正是活跃在湘湘大地上的一片片“志愿红”,赋予了郑州同胞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巨大力量和信心!


三、2021年内蒙古有哪些先进个人事迹?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人员政治引领和政治选拔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模范,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区科技工作者要学习,争当最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科技厅、国防科工厅联合启动2021年度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学习推广活动。经过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共评选出20名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


王文山,男,汉族,中共党员,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近年来,共完成技术攻关项目6项,为公司节省资金7800万元以上。其中,他主持的链轮环修复项目显着提高了链轮环的耐磨性和啮合性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填补了此类矿山设备修复领域的空白。


王兆明,男,蒙古族,民建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8年来,扎根于乡土植物驯化和恢复的科研与实践。北疆生态.建成了我国规模和数据领先的企业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形成了“特色种业+草数字化”的精准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利用个体草完成生态修复,为北疆美丽风光贡献力量。


王雪梅,女,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15年来,她带领内蒙古核医学从无到有。在她的帮助下,自治区新建核医学诊所25个,开展核医学诊疗项目60多个,惠及患者超过20万。采用亲电加成法制备的心脏神经分子成像探针填补了我国心脏受体研究的空白。


乌伦图雅,女,蒙古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责任公司蒙药师。蒙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9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蒙医学的研究、开发和传承。主持完成了“明目二十五味丸”等18种蒙药由地方标准向正式国家标准的转换;经过质量标准完善和药学研究后,“回生一丹胶囊”成功获批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白金香,女,汉族,中盐内蒙古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驻扎在基层的科技工作者,17年来致力于盐化工创新技术的探索和研发。多年来,分析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题,参与实施了多项技术攻关项目,完成了《氯酸钠扩建项目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荣获多项技术专利和科技进步。


包哈申,女,蒙古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首次对蒙古族古代医学文献进行数字化研究,形成结构化数据库;建立了全首个“古代蒙古医学文献数字网络处理”,为蒙古医学文献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开发的“蒙古病历知识库”等8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已惠及新疆、青海等全国8个省区的蒙医医院。


孙雅芝,女,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心理咨询师协会副教授。长期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服务,惠及7万余人次。亲自参与“贫困家庭儿童公益心理咨询”活动,为191个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在COVID-19疫情期间,它为一线医务人员和呼和浩特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协助建立在线心理危机干预咨询服务团队,服务时长200小时以上。


孙斌成,男,汉族,呼伦贝尔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经过20多年的育种工作,已培育出34个优良大豆品种。“蒙自号”、“灯科号”品种年推广面积700万亩以上,年增产大豆100-4亿公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分子开发设计育种和遗传SNP芯片育种技术,实现了多个性状优良基因的聚集,为自治区大豆增产、扩大种植面积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美霞,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他在地质学第一线工作了42年。曾参与和主持内蒙古多项地化学勘察任务,发现碧山银铅矿床等多个金属矿床;他首次在白云鄂博地区发现了从地幔到地壳的低阻力穿透。为白云鄂博等超大型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深厚的地物理基础。


李民辉,男,汉族,民盟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教授。承担自治区特色蒙药及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蒙药植物信息系统和野生抚育基地;建立了自治区特色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解决了自治区道地药材和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题;建设中药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帮助贫困户依托中药产业逐步脱贫。


李学鹏,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扶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带领公司实施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了“废气处理共性关键技术”“氨基酸发酵行业烟气处理”,彻底解决了谷氨酸行业烟气处理题;实施“劳动力本地化”,帮助自治区及周边企业解决就业题,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


杨占军,男,汉族,中共党员,包头医学院教授。30年来,他一直工作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编写专业教材7部,为自治区医学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提供保障。为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何建中,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包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参与和组织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及多项科研项目。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钢特色贝氏体钢轨产品;研发的PZ80套管产品创造了我国单根膨胀管眼封孔最长施工记录,为推动钢材加工学科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张君毅,男,汉族,中共党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显微外科和微创外科治疗。2020年,成功对东升首例罕见的显微镜下巨大溴状脑膜进行混合开颅和混合手术;他还创新性地进行了颅内蛛网膜囊肿颞肌填塞术。骨水泥修复颅面骨骨折等手术;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着3部。


保乐德,男,蒙古族,***革命党员,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青年学生课外活动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是一位长期扎根草原的基层科技教育家。他将教学成果运用到农村牧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STEAM教育模式,填补了STEAM教育模式本土化的“空白”。


郝林,男,汉族,中共党员,邢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从事旧沥青路面材料通过回收技术最大化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路面材料,符合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对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景宇鹏,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和示范,在盐碱地改善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在他改良的杭锦后旗示范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种植的向日葵产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加。他为该地区盐碱地治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贡献。


程业森,男,汉族,中共党员,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28年。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3项,推广飞播大播技术50万亩以上,主持制定多项种植防治技术规程,完成多项公路荒漠化防治项目。该项目为自治区林草生态建设做出了扎实贡献。


金存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巴彦淖尔市婺源县绿色产业发展中心研究员。24年来扎根婺源县农业战线,坚持深入开展“三农”调查研究,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产创造、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推广工程引领现代农业,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为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德格吉日呼,男,蒙古族,中共党员。呼伦贝尔蒙古医院主任医师。承担自治区标准化种植项目3个。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共鉴定并详细记录了106科371属529种药用植物和200余种常用蒙、中药用植物。采集并制作植物标本1000余份。挖掘整理呼伦贝尔市及三个少数民族蒙古名医的传统医学知识。历时3年收集整理蒙药方剂769张,出版《呼伦贝尔蒙药方剂集》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502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