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滁州蟠龙支行行号,崇明有哪四大镇?

 admin   2024-03-23 21:07   27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很多人想知道的徽商银行滁州蟠龙支行行号和一些关于崇明有哪四大镇?话题,本篇有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崇明有哪四大镇?

崇明历史上曾有四个名镇,被冠以“金、银、铜、铁”之称,即“金友车桥银宝镇、同心开河铁棒镇”,即友车桥镇、宝镇、新开河镇和邦镇.其中,油车桥镇位于树新镇南部的明强村。后来它衰落并被遗忘。后来,人们把崇明的四大名镇称为“桥、寺、堡、浜”。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浜镇仍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海湾北端的衰落以及相关机构的变迁,浜镇开始衰落,被年轻人遗忘,只留在老年人的心中。


浜镇位于上海崇明岛。相传昔人李杜中进士,白浅中进士。原名奥街镇。清康熙五十九年至1725年更名。曾是连接崇明岛与江北海门、启东等地的主要港口。20世纪40年代后,因港口淤塞而衰落。聚落自东向西呈长方形。面积约15公顷。人口600人。有几家小商店,市场贸易活跃。盘龙公路从村东穿过。


浜镇是崇明中北部最大的城镇,始建于康熙后期。相传有一个姓敖的人家,先在这里建了一座集屋,所以原名敖家镇。老人们都知道,在浜镇东边街与玲珑街交汇处,有一栋临街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名叫“敖家楼”,是龚家居住的地方,开着一家饮食小吃店。店铺。后来,西镇李笃实和东镇白谦分别于康熙五十九年和雍正二年考中进士。镇更名为“奥街镇”,寓意“踏上奥街,一步一个脚印”。又因有两条河流过镇,所以大家都称其为“浜镇”,这是一种习俗。


浜镇新面貌


明末清初,北方的万港是通往苏北海门、启东等地区的重要港口,邦镇成为崇明北部进出的重镇。据资料显示,1930年代开业的村庄、楼房、餐馆、花园、商店、当铺和商店多达101个。1942年至1945年,启东、海门等地的商人也来开店。邦镇经济十分活跃、繁荣。徽商也来这里经商、开店,邦镇也有徽商的后裔。当时有银匠铺、瓦蒸汽动力磨坊、油坊、蜡烛坊、酿酒坊、磨坊、染坊、布坊、酱油坊、茶叶坊、中药坊、中药坊、祖画坊、茶馆、书店、无声电影等。


解放后浜镇经历了许多变化。最初,浜镇隶属于浜东乡。该镇有一个警察局和一个税务局政治机构。后来,随着乡建制的变迁,又改为大同乡、大同镇。2000年12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撤销建设镇、大同镇,设立新的建设镇。现在的浜镇隶属建设镇。


有两条河流穿过浜镇,交汇处就是镇中心。有一条大河连接南北。由于河道较宽,故称“大河”。现称“盘龙江”,向北流入长江。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很窄,很难将它与历史名称“云梁河”联系起来。邦镇人多称其为“和邦”。东街榜镇河西端流入盘龙江,东端在沙沟流入南北走向的通江。西街榜镇河东端经盘龙公路下涵洞流入盘龙河,西端与云粮河相连。两河交汇后,浜镇被一分为四,成为“田形镇”。崇明没有其他城镇。


浜镇有“龚、郭、赵、黄”四大家族,其中龚氏为族长。


据资料显示,龚氏家族在浜镇兴起后,他们的三个儿子结婚时各开了新房,分别是浜镇的“西万兴”、沙沟镇的“东万兴”和虹桥镇的“虹桥万兴”,建筑面积。繁荣”。


昔日,浜镇西街上的“西万兴”占据了“半壁江山”,数百间房屋连在一起。由于当铺关系,后来人们称其为“西当”,很少称其为“西万行”。20世纪40年代,部分房间借给邦镇小学,解放后也供警察局使用。西当府的建筑在镇上首屈一指。书房、天井等设计典雅,有盆景、花坛等。


浜镇西街


说起“动当”,就是“动万行”的意思。只因西当的存在,才被称为“东当”。那里没有当铺。东当的房子四周都是沟渠。院子里难得一见的色玻璃门窗,令人难忘。东当家门前的路边有几棵高大粗壮的榆树。树荫就像一把巨大的雨伞。夏天,路人路过时常常在树下休息。土地改革后,住房被分配给贫困农民。


浜镇东街


玲珑街上的龚家大院也是“天地伟人”的宝库,人才辈出。龚品英出生于此。咸丰十年十月,升为知知,为刑部主事。回同治任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著名书法家、崇明中学、电厂创始人曹秉林的母亲是玲珑街龚氏家族的女儿。宫秋霞,20世纪40年代著名歌手、电影演员,原名宫莎莎、宫秋香,1916年12月4日出生于浜镇玲珑街。龚医生家也位于浜镇玲珑街。


龚秋霞


黄家大院位于浜镇东街中段,浜镇河以北。那里的大片地产里,有大量黄姓之人。有两扇面向街道的大门。东边的一座因是主金寨而被称为“黄金城”,西边的一座被称为“西皇城”。中间被临街房屋隔开。两个黄金城院落由后面的通道相连。从后门向北可以看到城隍庙,向东与玲珑街黄氏宅邸相连。玲珑街就像一条分界线玲珑街西边是黄家宅邸;西边是黄家宅邸。东边是龚家。


郭家位于邦镇东城邦镇河南岸的一大片聚集区。里面的房屋由北向南排列,然后向西弯曲到盘龙河边,从石门组中出来,呈L形。解放前,***军为抵御***对苏北地区的进攻,死守崇明,阻止***渡江南下。青年军第一次来到邦镇。郭家大院里驻扎着一个一百人的连。


我们对浜镇赵家了解不多。我们只知道他们在东城拥有一家酒店,在西城拥有一座四合院。


浜镇历史上,解放前有四处古建筑一是西当龚家大宅;一是西荡龚家大宅。东街三栋,一栋在东街郭家大宅,一栋在主街与玲珑街交汇处的龚家楼。一座名叫“敖家楼”,位于玲珑街龚家大院内。解放前,这些老建筑是非常罕见的建筑,所以被称为“古建筑”。


玲珑街龚家大院


邦镇东西街河边布满木桥,每十步一桥,或一店一桥,连接南北两侧的店家。这些桥最初很可能是商人为了方便顾客而在店前修建的,增加顾客流通,从而增加生意。


邦镇主桥是一座横跨盘龙江的桥梁。解放前为木桥。粗壮的柱子、桥梁、桥面、桥栏杆,让人感觉粗犷古朴,木桥可以通过重载。牛车、手车是镇上最大的桥梁,所以邦镇人称其为“大桥”。桥南端盘龙江上有一座石桥,将东街榜镇河南岸的街道与西街连接起来。桥东侧有一座木桥横跨邦镇河,连接河南、河北。


上世纪末的盘龙江大桥


邦镇小学,从邦镇大木桥出发,沿着盘龙公路向南走,经过碾米厂、油厂、汽车站、黄家大院、郭家大院,很快就到了一座横跨盘龙河的石桥,向东走过了桥,我们就到了邦镇小学的操场。邦镇小学位于盘龙江西侧,坐北朝南。小学的白墙上,有几个“礼、义、廉、耻”的黑色大字,十分醒目。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邦镇小学历史上的发展时期。小学教室不够,就借了邦镇西万兴豪宅里的房子作为教室。解放初期,城隍庙的砖木被拆除。来扩建邦镇小学吧。如今邦镇小学已经沉寂在历史的辉煌之中。


浜镇玲珑街北端有城隍庙,故玲珑街又简称“跳弄”。该寺建于何时,无从考证。寺门坐北朝东,门前有青石鼓两座。戏台二层,寺厨房位于东南厢房,正殿坐北朝东,内有一尊大佛,南北厢房内供有菩萨。解放前,我们经常看到从苏北来的船只。面容俊秀、留着胡茬的船老大在镇上买了猪头等贡品,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海上平安、渔获丰收。


玲珑街北端邦镇城隍庙历史位置


曾几何时,浜镇是一座小城,商铺、手工艺品、百货公司、茶馆、书店日夜林立。有时还会有流动剧团来浜镇演出传统戏曲、杂技,基本满足了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浜镇最多有101个村庄、楼房、餐馆、花园、广场、当铺、商店。


邦镇早市的街道上挤满了赶集的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并肩而行,十几里外都能听到人声!邦镇老者说起此事的时候,总是流露出难以形容的自豪。他竖起大拇指说这是我们邦震的呐喊,这是我们邦震的繁荣和骄傲!


1932年,修建了从崇明县城至浜镇的土路,即现在的盘龙公路。从此,管家垅以南,浜镇大木桥以南,北邻碾米厂、榨油机。路边建了一个私人车站。并有一个可停放两辆卡车的车库。


浜镇至南门港的土路修建后,当时启东等苏北地区的道路交通网络不发达,汽车可到达的地方有限。由此,苏北经崇明浜镇至上海再到上海的航线应运而生。这是近段时间最便捷的交通线路坐船到崇明湾港,步行一刻钟到浜镇;然后乘车前往南门口岸;然后转乘轮船前往上海。


上世纪末盘龙公路途经浜镇的公交车


清末民初,万港是崇明通往海门、启东等苏北省份的重要港口。邦镇也是全国各地商人进出崇明北部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现在的万刚已经没有踪影了。原万港的河边早已被泥沙淤积,变成了一大片滩涂,后来又被开垦成广阔的农场。河边距离邦镇很远。浜镇原位于崇明市中北部,现已成为崇明市的中心。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509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