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疫情流行特征是什么,甲肝流行病

 admin   2024-04-21 15:08   26 人阅读  0 条评论

1988年,上海突然爆发大规模甲型肝炎疫情,短短三个月内就有近30万人感染,当时整个上海陷入一片恐慌。


三十二年前,中学语文老师王美琴亲身经历了这场毁灭性的疫情。“当时是一月中旬,听说很多人都出现了呕吐、发烧的症状,我以为只是普通流感,但我看到新闻里说,患者不仅身体虚弱,身体也很虚弱。”肤色变黄了,眼睛也变黄了。”“我感觉事情不再简单了。”王美琴回忆道。


经过血液检查,证实大多数患者患有甲型肝炎。它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偶然接触传播。


随后患者数量开始迅速增加。1月19日,该市一天内约有134人发病,此后患者人数翻倍,1月底,每日新增甲肝患者有时接近万人。新增确诊病例达19万例。


据上海市卫生防疫局疫情统计,1月29日至3月21日,共有甲型肝炎患者292301人,死亡31人。


这次疫情从何而来?


上海人爱吃海鲜,醉虾、醉蟹、毛蚶都是上海的美味佳肴。


说起毛蛤,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比较陌生。它生长在河口和海湾的沉积物中,是一种美味、营养、高蛋白的食品。


上海人对毛蚬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毛蚬煮熟后失去了味道。这种吃法有利有弊,好处是新鲜、松软,坏处是如果皮毛不干净,吃起来会觉得恶心。


过去上海市场上常见的毛蛤,产于山东潍坊海域,多为养殖。今年占领上海人餐桌的毛蛤来自江苏启东。


由于吉东河段靠近长江入海口,沿江城乡大量生活污水经长江排放,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其特点是即使在蛤蜊上也有很强的吸附力。


别说生吃这些毛茸茸的东西,就用沸水煮45分钟也不能完全杀死病。


自然,一月初城里就出现了很多腹泻的急诊病人,而这些腹泻病人大多吃的是毛蛤。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至6周,而志贺氏菌病的潜伏期非常短,以至于医生意识到志贺氏菌病的爆发可能是甲型肝炎爆发的先兆。


1988年1月中下旬,甲型肝炎大规模暴发。


目睹这一幕的李俊在文章中写道,上海之所以在面对这样的疫情的情况下没有陷入混乱,是因为政府反应得很快。


疫情发生几天后,上海市政府禁止在市内销售贝类,查禁贝类,并没收和销毁大量贝类。


这将从根本上防止甲型肝炎复发。


随后,360度洗脑卫生宣传开始了。


一打开电视,上海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就已经连续播放了10多个小时的科普新闻,各大报刊也纷纷推出专版,讲解什么是甲型肝炎、什么是甲型肝炎。知识得到积极宣传。症状、预防方法、洗手、消方法、甲肝症状必须报告,并实施集中隔离。


自治区、居委会挨家挨户散发传单,检查居民是否有甲型肝炎症状。


当时,有人对疫情非常着急,听说某户人家发现了甲肝患者,住在同一栋楼的居民连栏杆都不敢碰,上上下下。病人很快就会被周围的人“孤立”。这种积极的宣传也起到了缓解人们焦虑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已经患病的人呢?


当时,上海的病床总数只有55万张,即使全部腾空,也没有办法集中收治这么多甲肝患者。


1988年1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区县长、区县卫生局长、防疫部门、市政府各委员会、主任参加。会上,他们要求,“如果再多一个病人在院外,就会出现另一个传染源,所以大家要统一认识,克服困难,尽力增加救治点,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治疗尽可能多的患者。”做到了。添加新的患者群体也很容易。”


王美琴回忆,当时正值寒假,学校教室被用作隔离病房。此外,许多公司开设了工厂、仓库等来容纳甲肝患者。一些较小的酒店也有空房间可供病人住宿。


这次甲肝来势凶猛,虽然有特效药物,但治疗方法比较简单让病人卧床休息,每天吃维生素,就地隔离。由此,上海民众自觉自我隔离,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不仅有利于病原的治疗和康复,也对减少新增病例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多种有效措施的结合,上海甲型肝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数据显示,截至3月初,该市新增病例数已大幅下降。


疫情也加强了上海人各方面的卫生意识,培养了“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当时在餐馆里使用公筷的做法也很流行。


但更重要的是,正是得益于这场危机的爆发,上海应对疫情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且,毛蚶已经从上海餐桌上消失了。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甲肝疫情流行特征是什么和甲肝流行病的相关题已解完毕,希望诸位能够喜欢。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596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