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留吕蛋糕店,寿光现代工业制造厂

 admin   2024-05-25 21:07   25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一些想知道的寿光现代工业制造厂和寿光留吕蛋糕店的朋友,本文都有详细的解寿光现代工业制造厂的由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寿光工业基础雄厚,当时为寿光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如今享有亲情。


寿光现代工业制造厂


1、机械行业


机械工业以私营铸锻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至1989年,全县有县级以上机械企业59家。目前拥有的企业有内燃机配件厂、拖拉机配件厂、纺织机械厂、曲轴厂、汽车维修保养厂。


徐光贤内燃机零件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该厂始建于1958年,初名县农业机械厂。年底与合资钢铁厂合并,更名为西光县钢铁机械联合工厂。1959年更名为西光贤机械厂,并隶属于现在的工业局。1962年国家经济调整过程中,恢复到西光县拖拉机码头。1964年恢复到现在的工业化状态。主要生产轧棉机、弹力棉机、脱粒机、打井机等。1974年开始试产内燃机零部件,1975年开始量产。1978年10月,农机维修部门划归拖车修理厂,并恢复名称为徐光贤机械厂,主要生产内燃机零部件。1979年,更名为徐光贤内燃机零件厂。1980年试制了两种型号的毛纺机BC583和BC584。到1982年,年产毛纺机50台,质量在县、地两级均被评为一流。产品销往湖南、河南、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1985年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00余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86台,3吨/小时冲天炉一座,固定资产总额420万元。现有员工5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主要生产BC583毛细纱机、BC584普梳高支毛纺机、1212A输油泵、6160A83A00船用水泵、6200冷却液泵、6160A2500手动空压机,质量均达到一级标准。由国土交通省颁发。1987年、1988年扩建、改建及配套设施投资7965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071万元。生产设备增至170台。1988年工业总产值8932万元,利税1531万元,被定为国家中型企业。1989年,由于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企业管理不善的影响,年产值下降到6506万元,利税下降到516万元。本厂生产的6160A83A00船用、陆用水泵获省经委优质产品证书。


1951年,徐光宪纺织机械厂(原岳庄铁业有限公司)建于岳庄村。1954年,工厂迁至县公所所在地五路口西,定名为岳庄钢铁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旭光县岳庄铁厂。1962年更名为岳庄农具厂。1970年,更名为徐光贤农具第一工厂。该公司于1977年命名为西光县纺织机械厂,是该县第一家合资企业,隶属于县工业局。1984年划归贵口县机械纺织工业公司管理。合作社成立之初,有社员38人,生产锄头刀片、锄头钩等,年产值4万元。1954年迁至西光市后,转向生产农业机械。1977年开始生产C561、C571黄麻纺纱机,最高年产量107台。其质量获得省纺织工业厅一级认证。1982年,产品进入市场,出口巴基斯坦等国家。1983年,公司开始研制生产C561F黄麻细支精纺细纱机。1986年至1988年,扩建改造投资436万元,新装设备59台。开发的新产品有分条整经机、空气变形丝机、手套织机等。纵切分切机达到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1988年实现工业产值12008万元,利税360万元,同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为国家中型企业。1989年,工厂有职工663人,固定资产总额达1077万元。由于机械行业市场疲软,总产值下降至620万元,实现利税104万元。C561F黄麻细纱精纺机于1989年获得省级优质产品认证。


县纺织机械厂生产C561F黄麻精纺细纱机。


寿光县拖拉机配件厂始建于1955年,由建华窑炉股份有限公司创建。1971年,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需要,转产脱粒机、条播机、机械犁等,并更名为徐光贤农具第二厂。由于产品滞销和亏损,公司于1978年开始生产拖拉机配件。1979年更名为徐光贤拖拉机配件厂,当年扭亏为盈。1980年产值达120万元,利润达14万元。产品质量获得当地机械局一级认证。随后与昌潍拖拉机厂合作,参与生产配套,主要生产泰山12拖拉机方向总成和前桥总成。1986年产品获得省优质产品证书,成为生产定点厂。1986年至1989年,扩建、改建投资95万元。1988年生产转向器总成39047件,前桥总成22219件,产值578万元,利税388万元。1989年试制泰山12型拖拉机悬架总成,产值2962万元,利税144万元。固定资产总额301万元。现有员工322人。


寿光县曲轴厂(原寿光县拖拉机站)是一家私营企业,成立于1962年春。1971年更名为徐光贤拖拉机修理配件厂,从事农机维修及部分农机配件制造。在此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生产因素的影响,年年遭受损失。1976年扭亏为盈,年结余3万多元。1978年11月,贤机械厂外部修理车间并入工厂,更名为徐光贤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1985年更名为寿光县曲轴厂,主要生产X195、S195、R180曲轴。同年投资160万元扩大产能,主要设备增加至106台。1986年,新增B302、B444、C581加捻亚麻纺纱机等9种型号的毛纺针梳机。1989年职工人数401人,其中工艺技术人员21人,年生产曲轴49572支,毛纺机78台,麻纺机16台,总产值3337万元,利税445万元。元。固定资产总额429万元。195型曲轴于1988年获得地区优质产品认证。


2、纺织行业


民国以前,人们都是自己纺纱、织布。家家户户都有手纺车,有的农户还有木制脚踏织布机。妇女从小就学会纺纱,能日夜纺四娘纱,用两斤纱织出一块手织布。脚踏织机可以日夜不停地织出一块手工编织的布。他们大多数以线程交换的形式相互交易。韩国初年,大型人造织机和“洋纱”被引进县内,纺织业开始发展。道田镇道庄、禾雅、寨子地区,魏县企业的白纸加工业较为繁荣。北洛杨家庄、野胡、北风庄、古城乡的丝绸、绫、蚕丝、蚕丝蚊帐编织产业显着发展。方路村有10多户编织亚麻布,年产量3万多件。南楼村的纱毯、毛巾、袜子织造业十分有名。1948年,人民政府积极扶持私营纺织业的发展。兴耀、道田、六路、上口、韩桥等地区农村织机大部分已恢复运转。1956年,成立了道田、星耀、六路三个棉纺织公司,共有布机37台,年产白布约150万米。人民公社后,全国棉纱短缺,农村织布机逐渐废弃。1967年,贤牧草制品厂改建为西光贤亚麻纺织厂,成为第一家县属纺织工业企业。1982年,军用化工厂改建为毛巾厂。同年,在道川村以南设立西光县袜子工厂。1985年,有县属纺织企业3家,乡镇纺织企业8家,年产值达3557万元。1989年,全县有纺织工业企业75家,从业人员5139人,总产值6363万元,固定资产总值5100万元。年产量11370万米,纱线4003吨,针织品202万件,箱包581万袋。现有企业有麻纺织厂、袜厂、棉纺织厂,固定资产总额2270万元,年产值18731万元,利税2079万元。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699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