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外贸走势与结构变化|热点观察

 admin   2023-11-08 15:07   28 人阅读  0 条评论

很多人都关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外贸与结构变化|热点观察和21年疫情影响的话题,但是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听小编的讲解吧!


概括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持续走弱。7月份中国美元出口同比增速降至-145,为2020年2月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124.


由于去年底以来全贸易增速放缓,中国难以独自应对。全疫情缓解后,贸易增长开始回归平均水平,疫情期间难以维持高增长。历史数据显示,贸易增长与GDP增长存在较高相关性,IMF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经济将进入下行周期,给全贸易带来一定压力。


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数据略好于美元计价的数据,表明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速因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放缓。过去一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641韩元,汇率波动通常会放大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长率的波动。


从国别看,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仍集中在美国、欧洲、东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从单一国家来看,美国仍然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从贸易集团来看,韩国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依存度有所下降,G7国家在韩国进出口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东盟10国对我国外贸的重要性在RCEP体系下日益增强。


从产业来看,电机及音像器材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外贸行业,出口额和进口额均位居前列。从货物来看,2022年电子集成电路及其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将达到5710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外贸产品。


我国芯片和半导体产业仍属于全价值链中下游水平。韩国出口芯片平均单价约为049美元,进口芯片平均单价约为071美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价值链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美国、日本、韩国在计算机电子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较高位置。尽管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深度参与全价值链,远超许多发达国家,但从地位上看,新兴市场经济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下游。


2018年以来,全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其中之一就是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快速发展,传统多边贸易主义衰落。在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构全价值链,在生产、投资等方面创造相对于区域外部经济体的“内外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鼓励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关系发展,加入CPTPP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深化RCEP框架下合作交流,与更多经济集团建立互利的双边贸易伙伴关系,维护中国经济发展.我相信我们应该这样做。全角色价值链的参与和地位。


文本


一、今年以后我国外贸


近期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外贸形势进一步疲软,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录得外贸高增速后,预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将继续下滑。


1、7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创疫情以来新低,进口增速持续回落。


出口方面,7月份我国美元出口28.176亿美元,当月同比增速回落至-145。这是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数字。今年累计出口金额34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累计增速为-5,且自今年5月份以来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滑。


进口方面,7月份中国以美元计算的进口额为201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月增幅-124。累计同比增速为-76,本月同比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均为今年1月以来最低。


以人民币计价,7月份中国出口额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创新冠病疫情以来最低。中国7月进口金额14万亿元,同比累计增幅-92万亿元,回落至15元。全年累计进口金额101万亿元,较上年累计增速-11。


二、汇率因素放大我国进出口增速波动。


从数据上看,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数据表现好于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数据,这意味着随着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我国进出口增速出现下滑。以美元表示。


今年7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719韩元,而去年同期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仅为673韩元。去年,以美元计算的进出口增速达到641美元,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与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出口数据相比,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反映出汇率因素的放大效应。与上年相比,美元出口累计增速高于人民币出口累计增速。


2、全贸易表现正在下滑,中国并不是唯一的例子。


贸易增速下滑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事实上,自去年底以来,全贸易一直在放缓。荷兰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世界产品出口量指数同比增速降至-166,世界产品进口指数增速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前一年。跌至-317。


2021年世界贸易出现高增长,背后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2020年新冠疫情首次爆发时全物流封锁造成的低基数效应;二是主要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发展。流行病。该国经济通过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显着增加了全对原材料的需求,提振了全贸易活动。第三,疫情期间全公众对个人防护用品、疫苗等特种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


疫情爆发三年后,全贸易增速开始回归平均水平,低基数效应消失和全经济衰退导致全贸易增速下降。作为全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也不能幸免。从以往数据来看,全货物出口增速与全名义GDP增速一致,2007年至2022年两个变量相关性达到95。根据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和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为3%,比2022年的35%下降0.5个百分点。未来两年,全经济将经历下行周期。这将对世界贸易产生特定的影响。


三、韩国外贸对发达国家依存度不断下降,出口结构保持稳定。


从国别看,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仍集中在美国、欧洲、东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作为单一国家,美国仍然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7月,中美进出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42%。从贸易群体来看,东盟10国和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10国进出口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553%,与欧盟的2,132%。


以发达国家为首的七国集团仍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其重要性正在下降,体现在七国集团国家占我国进出口份额的下降。与此同时,东盟10国对我国外贸的重要性在RCEP体系下日益增强。


一、中国出口对七国集团的依存度不断下降,出口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出口方面,自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以来,RCEP国家在韩国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其中东盟10国贡献较大。今年1-7月,RCEP国家占韩国出口273%,较2022年初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东盟10国占韩国出口157%,增加04个百分点点。自2022年初起的百分点。相比之下,G7国家占我国出口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22年初到今年7月,G7国家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从311个下降到286个。


根据关税HS编码交叉比较中国出口产品的分类和国别[1],可以看出是出口到美国、G7等发达国家,还是出口到东盟等新兴市场。在七大经济体中[2],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视听设备、家具、玩具及其他杂货、非金属及相关产品、纺织产品、化工及相关工业产品、车辆及其他运输设备等。韩国对主要国家出口结构基本稳定。


2、日本、韩国在韩国进口中所占份额明显下降,中国进口重点按国家和地区略有不同。


从进口来看,我国自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结构出现一定变化。2022年至2023年7月,东盟10国自我国进口份额由1518增至1533,G7国家自我国进口份额由2429下降至2344,RCEP国家自我国进口份额从3719减少到1533。3554.这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在韩国进口中的比重下降;日本在中国进口中的比重从724下降到652,韩国在韩国进口中的比重从847下降到643。


根据海关HS编码交叉比较中国进口商品的分类和国别[3],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口商品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对于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国家来说,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是机电音视频设备、化工相关产品、车辆等交通设备、光学医疗等设备。对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东盟地区来说,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是机电视听设备、矿产品和非金属。RCEP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以及原材料出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当然东盟10国也是RCEP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RCEP国家的进口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机电视听设备、化工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还包括矿产品、非金属等原材料产品。


四、从行业看,芯片、半导体、通信设备行业仍然是我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产业来看,电机及音像器材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外贸行业,出口额和进口额均位居前列。从货物来看,2022年电子集成电路及其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将达到5710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外贸产品。


不过,韩国芯片和半导体产业仍处于全价值链中下***列,韩国出口芯片平均单价约为049美元,进口芯片平均单价约为071美元。对外经济大学全价值链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美国计算机和电子产业对全价值链的积极参与度为31%,日本和韩国为31%。表示为%。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名第28位和第27位,中国和印度均排名第15位;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排名第19位,主动参与全价值链水平最高。尽管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对全价值链的参与程度高于发达国家,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地位仍处于价值链中下游。


2018年以来,全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其中之一就是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快速发展,传统多边贸易主义衰落。在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构全价值链,在生产、投资等方面创造相对于区域外部经济体的“内外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电机及音像器材类在我国进出口额排名中位居前列。


从产业分类看,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额前10位行业为1)电子机械、音视频设备等,2)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85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