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行业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受益者是谁?

 admin   2024-05-02 18:08   21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工程行业人口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受益者是谁?的题,大家的讨论关注度都比较高,就让小编为你整理一下知识点吧。


本文目录

一、人口红利的受益者是谁?

人口红利的受益者是国家或资本。


一个国家适合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国家和资本都是有利的。各国更容易进行分工,资本更容易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


对于个体劳动者来说,不存在直接股息。相反,由于竞争因素的存在,劳动者个体不但没有得到收益,反而遭受损失。


当然,随着国家受益,工人最终也可能受益。这个题必须正确、冷静地看待,不宜绝对理解。


中国有2亿多技术工人【中国有2亿多技术工人,其中5000万以上是高技能人才】。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0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人”的100个职业排名。冶炼工程技术人员、铸造工、金属热处理工、等等都被挤进了名单。其中,钢铁工、机装工、纺织染色工等岗位缺口持续加大。


从总数来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技术工人2亿多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然而,我国技术工人数量仅占就业总人口的26%。从整体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


二、中国人口红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很多人说我国的发展靠人口红利,但是有一个题。如果人口多了就有人口红利,非洲、印度不是越来越富、发展很快吗?非常正确,但现实显然并非如此。要让人口成为人口红利,首先必须采取几个步骤。


首先,你必须提供足够的食物、医疗、住房和交通。吃不饱、穿不暖、营养不良、健康堪忧,你怎么工作、怎么创造价值、怎么养活自己?


其次,你必须提供研究生教育。如果有大量文盲,如何进行工业化?如果他们不认识这些字,他们怎么能操作机床呢?他们甚至无法成为合格的工人。此外,你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否则谁来研发、如何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要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就业机会,只会导致人才大量外流。


印度、非洲乃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但发达程度远不及我国。他们没有做好这三个步骤。人口转化为人口红利的效率太低。在许多国家,高生育率甚至成为国家巨大的发展负担。


三、我国人口红利分析?

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加深,中国还有人口红利吗?


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0年前相比,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万以上;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19064万人,占13-50。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正在萎缩,中国的人口红利似乎正在全面消退。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部委员蔡昉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长期以来,我国工作——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时期储蓄率高,资本积累率和回报率高,人口红利成为前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源泉。


但2010年以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上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量发生变化。受此影响,蔡昉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2012年至2019年GDP年均增速降至6-96。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会带来人口红利吗?综合分析,尽管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有所衰减,但未来中国经济仍可能在三个方面拥有人口红利。


首先,我国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仍然较大,劳动力供给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曾玉平指出,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依然较大,为800-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充裕,为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通过改革挖掘人口红利潜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指出,一方面,中国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我国推出“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推出“全面二孩”政策。此次普查数据显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全国新增“二孩”超过1000万。


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延迟退休也成为持续红利的重要政策。李长安认为,我国60-64岁老年人人力资源近8000万。如果能够挖掘这些人力资源,将有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


其次,劳动力地域和产业转移将产生巨大红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林毅夫此前对中新社编辑表示,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时,劳动生产率会相应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人口红利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


他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约占劳动力总数的30%,但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普遍不足5%。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制造业转移的空间依然巨大。此外,林毅夫指出,中国制造业已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进而进一步转向技术密集型。这个过程产生的附加值会不断增加,也会产生红利。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健在接受中新社编辑采访时也表示,未来要通过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让劳动力更加自由地跨地区、跨部门流动,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让劳动力向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流动,可以使人口因素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二次人口红利。


蔡昉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虽然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下降,但第二次人口红利是可以创造的。关键是通过发展教育培训,提高各年龄段人口特别是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并依靠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来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此次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着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比2010年增加0-83年。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到3-85亿,占43-79%,比2010年上升12-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达到23-61人,比2010年也上升11-27个百分点。


曾玉平指出,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将逐步转化为人才红利,人口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


本文地址:http://eptisonshop.com/post/627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